类型
状态
日期
链接
摘要
标签
分类
图标
密码
前阵子同学和我哭诉:我觉得我压力好大啊,参加的会议都是全英演讲,语速又快,还要一边做记录,自己真的好慌!
我最近也是被工作压得喘不过气,业务越来越庞大,发展的速度不够快,还被领导狠批了一顿,不时加班到11点多,回家途中看到逐渐熄灯的房间,内心疲惫不已。
这真的是一个很容易产生压力和感到焦虑的时代。
每个人心里对自己、对生活都有所期待,但在奋斗的过程中,很多人会因为能力不足或者现实因素的阻碍而感到失落,生怕落后他人,同时又羡慕周围比自己更厉害的人,忙忙碌碌却觉得自己平庸无为,所以,我们陷入自我怀疑、焦虑,感到压力山大。
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帮助你我走出焦虑,走出压力呢?
答案就藏在作者久世浩司的作品《抗压力:逆境重生法则》里!
作者久世浩司,是日本积极心理学学校校长,曾任职于世界上最大的日用消费品公司宝洁。作者正是基于他在宝洁工作多年的经验,写出了作品《复原力》和《抗压力》,前者讲的是如何面对不安,而后者即这本书,则是提供了7个具体的技能,并以松下幸之助、乔布斯、大前研一等人的经验作为范本,帮助我们锻炼抗压能力。
这7大技巧不只包括精神上的,也包括物质上的,是全方位锻炼抗压力的经验之谈,具体为:
久世浩司在本书里介绍的抗压力并不是粉饰太平的能力,而是正视自己的失败与不足,更强调的是人在精神和情感上的自律性,明确自己身处逆境和压力之下,从而奋起重整河山的能力。所以,即便有些人的抗压能力不错,但我觉得这本书里每种技能的锻炼策略依旧值得一看。
我从书中总结了3点对我最有启发的技能策略:培养自我效能感的2个方法;将焦点集中在优势而不是弱点上;找到自己的贵人,也成为别人的贵人。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班杜拉把它定义为人们对自身能否利用所拥有的能力去完成某项目标或成果的自信程度。
简单来说,自我效能感就是“我相信我能”的能力,这是一种对自我的信任。
其实人生最可怕的根本就不是挫折,也不是创伤,因为我们谁都无法避免,最可怕的是,我们不相信自己能做到、不信自己能忘掉、不信自己能重新开始、不信自己能学会……
日本作家斋藤孝在《深阅读》这本书里也表达了这样的观点,很多人都抱着“我不行”的自弃心态,但其实他们都有很大的可能性可以成功,然而恰恰是因为这种固执的“偏见”,导致了他们的眼界最终变得很狭窄。
那么想要消除这种“偏见”,让自己大胆说出“我能行”,我们个人可以
▶通过实际体验找到成就感
▶找到优秀范本,模仿自己榜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我上大学的时候很想要提高英语口语水平,但是总觉得自己说得不好,有些怕被外国人嘲笑。但正是因为能力差,所以更应该亲身直接体验,这也是培养自我效能最有效的方法。
所以我逼自己每周去一次英语角,和外教去交流,或是就课程问题去咨询,或是就电视剧里的情景闲聊。时间一长,“自己居然听懂了对方说的话”、“自己居然也能和外国人聊上半个多小时”这种小小的成功体验培养了我的自我效能感,并且它还促成了我后续参加英语课程、成为外教助教等事情的动力。
除了勇敢迈出第一步亲自去体验,我们还可以通过寻找优秀范本来增强自我效能感。
最简单的如减肥,我们可以找出几个成功实现的、自己敬佩的榜样,普通人也好,明星也好,去了解、观察他们是怎么实现减脂、瘦身的目的,模仿他们的方法去执行。
这种方法也挺有参考价值的,我们在模仿过程中,随着结果的优化,会产生“如果他可以,我也可以”的代理体验,也能逐渐培养自我效能感。它也适用于例如向领导学习职场技能、向朋友学习人际交往技巧等场景里。
我们总是说要“补短”,包括木桶理论也告诉我们: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短板。你的弱点,会决定你的高度。
但实际上,很多厉害的人包括作者久世浩司认为,我们更应该把精力用在我们擅长的事情上。
在畅销书《现在,发现你的优势》中,克利夫顿和合著者马库斯·白金汉也这么写道:“人生最大的悲剧并不是我们没有足够多的优势,而是我们根本没有去发现和利用自己所拥有的优势。”
这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悲剧,因为我们多数人都会将注意力放在了自己的弱点上,然而克服弱点不仅需要花费很多精力和时间,而且最后可能还不成功,更重要的是,弱点就是弱点,再怎么去克服,它也很难转化为优势。
所以,与其浪费有限的时间和精力,我们不如专攻优势,把优势发挥到极致。做自己擅长的、得心应手的事也有利于培养我们的自我效能感。在如今的社会分工下,面面俱到的人,往往会面面稀松。比起弱点和短板,真正能让你脱颖而出的,是你的特长。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要如何才能发现自己真正的优势呢?
作者在书中提供了两种方法,一个是利用优势诊断工具来把握,例如优势行动价值问卷、盖洛普优势识别器等。第二个是接受可信赖的人的优势指导。
同时,我们最好问自己以下五个问题:
▶什么是你最大的成就、成功?
▶你最喜欢自己哪个方面?
▶你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最开心?
▶什么时候才会感到“这才是真正的自我”?
▶自己的最佳时刻是什么时候?
当找到优势之后,你就应该聚焦在优势点上不断往下深钻。
就像著名球星贝克汉姆,虽然最初曾被评价说:“他不会左脚踢球,不会头球,不能截球,也得不了很多分,除此之外,他都还不错。”但他最后能够脱颖而出靠的正是他的优势,即其出色的定位技巧,他总能找到一个最佳位置去击败对方后卫。他的射门出色,传中有力,传球精准。
贝克汉姆恰恰就是抓住这个优势,反复练习。据报道,他曾经在其他球员结束训练以后,仍留在球场练习任意球,一练就是几个小时。
是时候改变我们的思维,找到自己的优势去接近成功了。
当我们有压力、感到痛苦、悲伤的时候,相信很多人会向朋友、家人、指导老师等有紧密联系的人求助,这些人一定程度上来说其实都是我们的贵人。有了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们的压力和痛苦会比单独消化情绪更容易消散。
例如苹果创始人乔布斯,他的事业虽成功,但人生经历却很坎坷。他刚生下来就被亲身母亲抛弃,被别人收养。之后有段时间他被迫离开自己一手创办的苹果,而使他离开的人正是自己辛苦提拔上来的CEO。
这种情感上无依靠、事业上想奉献但无用武之地的困境,让乔布斯的自尊心深深受到伤害,他丧失了斗志,陷入了精神低估,且这种状态持续了大约十年之久。
支撑乔布斯挺过这艰难十年的人,正是乔布斯自称是自己“灵魂伴侣”的妻子劳伦娜。她支撑起了乔布斯人生最低谷的时刻,支持他回到苹果,陪着他历经生死。在她的影响下,乔布斯和女儿 Lisa 的关系开始破冰。他还原谅了抛弃自己的生母,找回了母亲和同父异母的妹妹。
家人也好,朋友也好,他们都是我们心灵的后盾。压力太大的时候,不妨找这些亲密的人,向他们寻求支援吧。
不过话说回来,想要获得更多贵人的相扶和帮助,让他们愿意在你有需要时第一时间伸出援手,自己也得为身边人提供价值。
作者凯利·麦格尼格尔在《自控力:与压力做朋友》这本书里讲述过这么一个例子。
母亲去世的那年,列侬·弗劳尔斯21岁,他非常痛苦,试图向周围人求助。列侬偶然认识到一个相似情况的人,两人分享了彼此的故事,并从中获得极大的慰藉和理解。这个经历激发他们的想法,他们组织了一次晚餐聚会,让因失去亲人而感到痛苦的人能在一个安全的地方谈论这件事带来的影响。后来这个活动的影响力也逐渐扩大。
这个故事其实是想告诉大家,如果你有意识地转移焦点去支持别人,帮助别人走出困境,找到归属感,那你最终会收获更多的支持。你的压力和痛苦,往往会引领你你归属于更大的群体。
就如《如何结交比你更优秀的人:把高端人脉变为优质人生资源》里所说的:有激情的人,勤奋的人,感恩的人,真诚的人,积极的人,为别人创造价值的人以及本身具有巨大潜力的人,都非常容易吸引到别人,容易得到贵人的帮助。
让我们也成为身边人的心灵后盾吧。
在这个快速更迭、竞争激烈的复杂时代里,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要面对挫折与创伤、失败与嘲笑,如果你的内心不够强大,没有很强的抵抗力和抗压能力的话,你很容易被吞噬掉,不仅会对自己的身体带来很大的负面伤害,甚至会让人生、事业不断朝着不幸的方向发展。
抗压时代已经到来,你的抗压能力是不是足够强大了呢?
- 附上本书的思维导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