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
状态
日期
链接
摘要
标签
分类
图标
密码
嘿!亲爱的你,最近还好吗?
欢迎来到念安酒馆 • 念安说,我是念安。
最近,我看完了《山花烂漫时》这部电视剧,心情久久无法平静。
它真实地拍出了大山里女孩求学的艰辛,作为一个从西部农村走出来的孩子,我对剧中的那些画面和情节感同身受,看的过程中频频落泪。
乡村教育的艰难与希望、乡村教师的奉献与坚守,瞬间将我的思绪拉回到了自己的中小学时光。
本期,我想和大家分享这部剧带给我的感动,以及我对乡村教育的一点点感悟和思考。
01 困境
“乡村有山有水,也有贫穷和困苦”
乡村教育,就像在贫瘠土地上奋力生长的芽苗,面临着无数艰难险阻。
剧中,华坪女高的创建历程便是乡村教育困境的生动写照。
据统计,在我国部分贫困地区,乡村学校的资金短缺问题严重,有的学校每年的教育经费仅能维持基本的教学运转,甚至不足城市学校的十分之一。
这让我想起了,十年前我所在的西北乡村小学,条件之差超乎想象。
教室是破旧的砖瓦房,历经岁月的侵蚀,几乎成为危房,连窗户上的玻璃都剩几块了,桌椅摇摇晃晃随时都可能散架。
低年级学生用的桌子还是那种由两个石墩子上面搭一块木板凑合而成的。
厕所是漏天的蹲坑,一到夏天苍蝇满天飞。
操场是未硬化的土路,夏天杂草丛生,每逢下大雨,便会变得泥泞不堪,雨水常常灌进教室。
老师们总是在第一时间带领着我们拼命往外舀水,徒手拔草,用纸糊窗户......一群师生共同忙碌的身影,至今仍清晰地记得。
现在回想那时候,真的太难了。
我们渴望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却只能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努力坚持。
师资匮乏也是乡村教育面临的重大难题。
学校里一个老师往往要兼任多门课程,甚至要跨年级教学,在我中小学时期,“体育是数学老师教的”这句玩笑话成为了真实的写照。
而且,由于乡村条件艰苦、待遇不佳等问题,调过来我们学校的优秀教师很难留住,他们往往会选择去更好的地方发展。
我们无比渴望知识,更渴望有更多优秀的老师来教导我们。
然而现实却很残酷,学校里竟然没有英语老师。直到四年级了,我们都还没接触过英语。
语文老师虽不擅长英语,却为了我们边学边教。她常常拖着疲惫的身躯,用那如“土豆土豆”般不标准的发音,为我们开启英语学习的启蒙。
观念的阻碍,也是乡村教育前行的巨大绊脚石。
在剧中,一些家庭因为传统观念,不愿意让女孩上学,认为女孩读书没有用,早早地就让她们辍学回家,帮忙干活或者嫁人。
那个叫谷雨的女孩子,本来被她爸以3万块钱卖给别人当老婆了,张老师为了阻止这事,便写了一张3万的欠条给谷雨她爸,与他约定5年内还清。
后边她爸还总是跑到学校去闹,无奈的谷雨为了不影响其他师生,辍学去打了一年工还钱,她爸才没再来闹过。
这些山里的孩子,除了学习,还要操心父母,操心家庭,小小年纪,活得比谁都累。她们的童年,都笼罩在贫穷和破碎家庭的阴影之下。
可见,乡村教育的道路多么漫长而艰难。
但正是有了像张老师这样的人,在困境中不断探索,把不可能变可能,努力为乡村孩子们寻找希望。
她能做通那些老师的思想工作,让她们坚守下来我觉得是最厉害的!
相信这中间张老师经历的艰辛比电视剧呈现出来的难的多的多。
02 奉献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张老师每天凌晨5点左右准时起床,提着喇叭喊学生们晨读:“起床喽,姑娘们”。
深夜,她又站在宿舍楼下催孩子们睡觉,常常忙到快凌晨1点。
在女高的一年又一年里,张老师就这样陪伴着每一位学生,喇叭也用坏了十几个。
有人说她苛刻,其实她比谁都更心疼孩子们,但又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读书和考大学对于山区女孩的意义。
剧中,她耐心地开导有性别认知障碍的宁华,让她正视自己的女性身份;她鼓励柳细莺,让她认识到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她为了建立华坪女高,为了让学校生存下去,四处筹款,不惜放下尊严。
她拿着锦旗怒闯剪彩仪式,当着所有记者的面鞠躬感谢,让富商不得不乖乖掏钱。
为了学生,她付出了一切。
她的这种“死磕”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然而,张老师在为乡村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同时,自己的身体却每况愈下。
她被查出患有20多种疾病,但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甚至用自己的药费资助孩子们上学。
对此,她只是说:“不后悔,值得。换来了多少孩子们有学上……我会和他们战斗到我最后那一口气”
她用自己的生命践行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精神。
在我的记忆中,我的老师们也同样给予了我们无尽的关爱,也有着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
当时,由于老师人数有限,一个老师往往要带很多门课,包括各种副课。他们几乎没有片刻的休息时间,根本离不开自己的岗位。
我记得有一位老师,在临近期末时突然生病了,但也坚持上课。一点也没有夸张,她一边挂着点滴,一边在讲台上给我们讲题,当时她的嗓子哑得特别厉害,几乎发不出声音。
但依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各种手势和在黑板上书写来传达自己的意思。
看着老师那努力的样子,平常调皮捣蛋的我们,变得格外乖巧懂事,心里既感动又心疼。
印象中还有一位男老师,他特别会因材施教。
对那些胆小敏感的同学,他总是轻声细语地鼓励,而对于那些调皮捣蛋的家伙,他可就不客气了。该说就说,该骂就骂。
那时候啊,家长们常说:“孩子交到学校,你们该打就打,该骂就骂。”在那个特定的环境下,那些调皮的孩子还真就怕老师,也更愿意听老师的话。
现在想想,这种教育方式可能和现在的观念不太一样,但在当时,对我们来说却有着不一样的意义。
那时候,经常有同学读到一半就厌学不想读了。有的偷偷跑去网吧,有的干脆不来上课。
班主任老师就一家一家地去劝,一回一回的跑,甚至实名举报那些开在学校附近的黑网吧。
上了初中没过多久后,当时就有传闻说因为合村并镇,我们的学校马上就要关停并到镇上去了,那时候学校里传得沸沸扬扬,闹得人心惶惶。
一个班级里将近一大半的同学因为基础太差等原因,就不愿意学了,上课还捣乱,那时也正值青春叛逆期,为了抵制补课,有些同学就联合起来把瘦弱的数学老师关在门外。
老师在外面急得不行,我们在里面哄堂大笑,但她可还是很温柔、耐心地劝说我们一次又一次,最后班长给老师开了门,那节课已经过去了一大半,老师又在下午放学后牺牲个人时间为我们补了半堂课。
她经常在课堂上说:“教书是个良心活,你们不学不会影响我发工资,但我得凭良心教书,用心教好每一个学生”。
现在想起来,那时候的我们,真的很不懂事,但老师却从未放弃过我们。
高中在镇上,教育资源还是比不上县城和市里的。老师们想尽办法鼓励我们好好学习,将来从这小地方走出去发光发热。
我们的老师虽然没有张桂梅老师那么伟大的事迹,没有那样广为人知的声名,但他们同样在乡村教育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自己的一生。
他们用自己的坚守,诠释着对教育的热爱,对学生的责任。
03 希望
“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
据媒体报道,建校以来,张老师让1800多个可能辍学的贫困女孩走出大山,走进大学,用知识改变命运。
当她看到那些女孩成才时哭成了泪人。
正如片尾曲的那首《红梅赞》唱的那样:“红梅花儿开,朵朵放光彩”,这些来自大山深处的女孩们终于迎来属于她们的灿烂未来。
张老师用教育事业,为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付出一生。
其实,在张老师的身边,还有许多默默无闻的老师与她一同作战。
他们有的放弃了更好的工作机会,选择坚守在乡村;有的不顾自己身体的疲惫,日夜操劳只为了让学生们多学一点知识。
不仅有老师们的努力,还有那些县长、领导们在背后默默支持着乡村教育。他们积极协调资源,为学校改善教学条件,为老师们提供更好的待遇。
他们的支持如同坚实的后盾,让乡村教育有了更多的发展可能。
张老师曾说:“如果说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
不得不感慨张老师的精神力量!
剧中有一幕看得我热泪横流,张老师带着仅有的几位老师,庄严地举起右手,宣读入党誓词。
那坚定的声音在简陋的校园里回荡,仿佛是一种无声的力量,激励着每一个人。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对孩子们的关爱,那一刻,剧里剧外的我们都能感受到信仰的力量!
这幕让我突然想起我的小学中学时代,学校每周一都会举行升国旗仪式。
早上七点准时集合,一起高唱国歌,看着国旗缓缓升起,那是我们心中最神圣的时刻。
下雨的时候,会小心翼翼地把国旗降下来收好,生怕它被雨水淋湿。
在那个艰苦的环境里,这面国旗就是我们的信仰,它给予我们力量,让我们更加团结,更有前进的动力。
转眼间十多多过去了,我的中小学母校已经关停多年,合并到了镇上,由于当时条件落后,没有电子设备,也没有微信等联系方式,我与那时的老师们也失去了联络。
然而,有一回我去了镇上的一所初中,竟意外地碰到了曾经教我物理的一位女老师。
她一时叫不出我的名字,但说起之前的那些场景,她立刻就想了起来。
老师还是那么热情,那么真诚,只是岁月无情的在她脸上留下了很多皱纹,老师不再是十年前的青年了,而我,也不再是那个害羞腼腆的男孩了。
我很轻松地跟她表达了想念,心中也充满了感激。
也正是这些老师,让我深知乡村教育的落后,让我明白在那个时候,读书是我们走出那里、改变命运的最好方式。
那天,老师带我参观了那所校园,不再那么贫穷,有了篮球场,有了塑胶跑道,有了电子屏幕、智能智慧系统......
但感觉校园好像空荡荡的,老师还是住在女生宿舍里。
老师很无奈地跟我说:
“好的生源被挖走,大部分老师都调到了市区,还在坚守的年轻教师没有几个了,学生不断的在流失,乡村学校难道只有关停这一结局吗,也不知道自己还能在这里再教几年书。”
我深切地感受到了她人到中年的那份心酸,同时也看到了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热爱。
这些年来,我也深刻认识到 “穷人的孩子走向社会更晚熟” 这句话的真实与扎心。
在这个社会,每个人能接受到的教育资源并不相同。
有的孩子经常就能去博物馆、少年宫,有的孩子却在为学费发愁。
有的孩子轻松就能吃到薯条汉堡,有的孩子却在担忧温饱。
乡村的孩子由于教育资源的匮乏、生活环境的局限,在知识储备、视野拓展、社交能力等方面都相对滞后。
好像他们什么都不用做,就与别人拉开了巨大的差距。
走向社会后,往往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去适应、去学习、去追赶。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我们不能让乡村的孩子在起跑线上就落后太多。我们需要加大对乡村教育的投入,提高乡村教师的待遇,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投身乡村教育事业。
只有这样,才能为乡村的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有机会缩短与城市孩子的差距,更快地走向社会,成熟起来。
而乡村教育的振兴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只有乡村教育得到良好发展,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山花烂漫时》这部剧已经大结局了,但张桂梅老师的事迹还在深深的影响着我们,我们这个时代,迫切需要更多像张老师这样的人。
我们的乡村教育,更需要更多像张老师那样具有乐观坚韧、执着坚守、仁爱之心与敬业精神的人。
最后,向时代楷模张桂梅老师致敬!
向所有默默奉献在乡村教育一线的老师们致敬!
愿乡村教育的未来一片璀璨,愿所有的乡村孩子都能绽放光彩!
主播 | @浪客念安
配乐 / 《红梅赞》
配图 / 《山花烂漫时》电视剧
/ 念安酒馆 / 听有你的故事,等有故事的你。欢迎来到念安酒馆播客!在这里,你可以短暂逃离现实的繁杂,放空自我。走进“故事铺”,在各类真实故事里体验人生百味;聆听“念安说”,在念安独白中汲取前行的勇气和力量;加入“友个局”,与酒馆的新老朋友小聚,在舒适氛围中聊会接地气且小有内核的天。每周五晚更新,不定期加更。欢迎来信分享,我们坚信每一段流淌过内心的经历都值得被倾听!